「2016香港藝術發展獎」共頒發七個獎項類別,包括「終身成就獎」、「傑出藝術貢獻獎」、「藝術家年獎」、「藝術新秀獎」、「藝術教育獎」、「藝術推廣獎」及「藝術贊助獎」。
「終身成就獎」為最高榮譽大獎,旨在表揚對本地文化藝術界有深遠影響的人士。今年的得主王無邪教授以其西方美學觀念及畫法革新傳統水墨,開創先河。王氏兼具詩人、設計理論家、水墨家和油畫家的身分,他的筆墨充滿傳統與現代的交匯,也是感性與理性的對話。他提倡的「新水墨運動」令水墨走向現代,更培育了不少香港實驗水墨的倡導者,深深影響了20世紀中國水墨畫的發展進程。數十年來,王氏於世界各地舉行個展和聯展80多次,作品獲多間中外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
「傑出藝術貢獻獎」的得主尤聲普先生的戲路甚廣,在舞台上變化萬千,多年來演活不少經典角色,把丑生、老生、老旦、花臉等不同行當演繹得淋漓盡致,展示出粵劇生旦以外的行當,都能夠擔頭牌。尤聲普先生致力引進多元劇目,革新粵劇文化,開拓不同行當的發展空間,在推動粵劇發展的寬廣度,貢獻良多。
毛俊輝教授早於70年代在美國戲劇界工作,於1985年香港演藝學院成立之始返港執教,出任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為香港演藝界培育接班人。2001年至2008年出任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期間執導不少世界經典劇作,及致力製作不同類型的本地原創劇。毛氏亦醉心中國戲曲,一直積極推廣本港傳統戲曲的發展,於2014年至2016年出任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首任院長,近年亦嘗試將傳統粵劇與現代劇場結合。
鄭國江先生的填詞作品超過2,000首,創作出無數經典粵語兒歌、電視劇主題曲及流行曲,成為幾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他的作品道出時代變遷和人生悲喜,以淺白歌詞引起聽眾共鳴,其勵志歌詞在不同的時代中給人溫暖和希望,為粵語樂壇寫下重要一頁。近年鄭氏更致力於兒童粵劇劇本創作,成立香港粵劇藝坊,推廣兒童粵劇。
獲頒「藝術家年獎」有陳國球(藝術評論)、馬才和(舞蹈)、林奕華(戲劇)、游乃海(電影)、王良和(文學藝術)、鍾緯正(媒體藝術)、羅乃新(音樂)、程展緯(視覺藝術)及李龍(戲曲)。
「藝術新秀獎」的得主有張煒森(藝術評論)、盤偉信(舞蹈)、黃呈欣(戲劇)、陳梓桓(電影)、黃裕邦(文學藝術)、鄭得恩(媒體藝術)、馬瑋謙(音樂) 及劉學成(視覺藝術)。
頒獎禮上,更有演出展現香港藝術的多元化。演出項目包括由「藝術新秀獎」(音樂)得主馬瑋謙聯同麟角樂團以嗩吶及爵士樂演奏《Sunrise》,「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無伴奏合唱教育計劃」之合唱學生領袖訓練計劃的無伴奏合唱組合HoA演出及香港城市室樂團 X 水墨跨界演出,向「終身成就獎」得主王無邪教授致敬。
2016香港藝術發展獎 得獎名單
獎項 |
得主 |
|
終身成就獎 |
王無邪 |
|
傑出藝術貢獻獎 |
鄭國江 |
|
毛俊輝 |
||
尤聲普 |
||
藝術家年獎 |
藝術評論 |
陳國球 |
舞蹈 |
馬才和 |
|
戲劇 |
林奕華 |
|
電影 |
游乃海 |
|
文學 |
王良和 |
|
媒體藝術 |
鍾緯正 |
|
音樂 |
羅乃新 |
|
視覺藝術 |
程展緯 |
|
戲曲 |
李龍 |
|
藝術新秀獎 |
藝術評論 |
張煒森 |
舞蹈 |
盤偉信(盤彥燊) |
|
戲劇 |
黃呈欣 |
|
電影 |
陳梓桓 |
|
文學 |
黃裕邦 |
|
媒體藝術 |
鄭得恩 |
|
音樂 |
馬瑋謙 |
|
視覺藝術 |
劉學成 |
|
藝術教育獎 (學校組) |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 樂善堂張葉茂清幼稚園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 視覺藝術、中國語文及英語文學跨學科協作教學計劃) |
|
藝術教育獎 (非學校組) |
香港青年協會 糊塗戲班 香港基督教青年會 |
|
藝術推廣獎 |
六廠基金會 石磬文化有限公司 謝明莊 |
|
藝術贊助獎 |
恒生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