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介紹管弦樂
自小沉浸在藝術氛圍的Leanne,熱愛舞蹈和音樂,亦是劇場常客。但她發現一種現象,就是一般去聽音樂劇或歌劇,你不會在台上看到樂團,他們通常在台下的隱密位置進行演奏。「我還是學生時去聽歌劇,我不會留意台上發生甚麼,反而看一班樂師在做甚麼。我對於甚至中國戲曲樂師們也坐在台上,而為何音樂劇歌劇卻不是如此感到不解。」於是這齣音樂劇作,她把一班香港城市室樂團的樂師搬回舞台正中,更穿上好玩繽紛的昆蟲服飾,時而演奏,時而做動作,與觀眾有對話和交流,講講故事。她希望以這種充滿趣味的說故事手法,輕鬆介紹管弦樂的方式,喚起大人小孩對古典音樂的興趣,而這個節目亦為樂團帶來海外獎項(葡萄牙YAMawards 觀眾票選獎)。
Leanne 本身是一位樂手,自1993年來到香港不久,曾分別為香港管弦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吹奏雙簧管。今次她除了是節目監製,亦將扮演雙簧管蛛圓小姐。擁有多重身份角色,使她容易從不同角度看事物,而作為兩子之母,令她深刻體會母親的想法及需要,「香港城市室樂團喜歡做一些節目給予年紀很小的孩子進場。因為做媽咪的有時也不知可帶孩子到哪裡去。我覺得這類能激發想像力的藝術節目,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我覺得應給他們多點接觸,多點靈感,對啟發他們的創造力是有益處的。」
樂器形狀來決定昆蟲角色
《失蝨室樂團》在2015年首演成功,搶眼的昆蟲服飾令整個演出生色不少。本地得獎舞台及服裝設計師賴妙芝(Yoki Lai),自4年前開始和Leanne合作,幫這齣音樂劇做服裝設計,「我覺得Leanne有好多想法,這個故事亦很有趣,想透過昆蟲讓孩子易於進入音樂世界。」昆蟲如何與管弦樂連在一起,實非易事,試想像:眾樂師穿著昆蟲服飾去彈奏樂曲,當中要考量的問題有很多,服裝設計及安排要好仔細「一開始的想像是,每一種樂器看起來像哪一種昆蟲?而樂師的座位已定,弦樂、敲擊部分已定。我們要思考每個昆蟲樂師的位置,應該哪一種昆蟲先出場?而昆蟲衣飾設計,除了予觀眾一個有趣的感覺,像進入一個昆蟲世界,也要讓穿上的樂師行動自如吧。大前提是不影響他們的演奏。」
每位樂師都戴上頭飾,不同昆蟲設計各異,譬如吹奏小號的樂師扮演大毛蟲,他們便思考他最好站著還是坐著來演奏;另一扮螞蟻的樂師,他下身穿戴螞蟻隆起的腹部,這會不會影響他的演出?安排哪種座椅給他最好?這類技術上的問題需要不斷調較。Leanne飾演的蛛圓小姐,今次更加入一些機械裝置在衣飾上,讓在衣領附近的蜘蛛腳可以彈出來,加強趣味性及驚喜感覺。「我覺得蜘蛛最難做,而蜘蛛腳不能撞到頭飾及影響上半身的郁動,同時又不能太重。」Yoki今次亦身兼舞台設計,她自言舞台將呈現一個色彩繽紛,充滿快樂氣氛的森林。「設計上常要猜想小孩有甚麼反應呢,於是想出一些設計是郁動的,譬如蝴蝶,總之要能給小孩驚喜:原來識郁架,燈光設計在安排上亦會有更豐富的視覺效果。」
Leanne揚言:「孩子們必定會喜歡這個演出,相信陪孩子入場的父母也會看得很開心。這個演出充滿教育意義,他們也會學到很多新事物,離開音樂廳之後,會對一個交響樂團的樂器也有認識。」她以 “Edutainment”來形容這個節目,「我不喜歡一些音樂會作樂器示範的方式,平鋪直白介紹給小朋友,我覺得這樣太悶吧。今天的小朋友也重視視覺感受。當然他們也能分辨甚麼樂曲好聽。總之我以這種orchestra theatre(音樂劇場)的設計,以一個好玩的故事去介紹一個樂團。我覺得這實在是當今樂團都需要做的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