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展開,關錦鵬亦投身電影圈,為翁維銓的《行規》(1979)、譚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及許鞍華的《投奔怒海》(1982)等作品擔任副導演。他於1985年首執導筒,處男作《女人心》(1985)即打響頭炮,翌年的《地下情》描繪虛空生命的意境備受好評,在影壇奠定席位。全盛時期的《人在紐約》(1989)及《紅玫瑰白玫瑰》(1994)相繼在金馬獎揚威,同樣獲獎無數的《胭脂扣》(1987)締造了梅艷芳與張國榮合作的不朽傳奇,而《阮玲玉》(1992)更令張曼玉榮膺柏林影后,成為首位華人演員獲此殊榮。
為紀念電影誕生百年應邀製作的紀錄片《男生女相:華語電影之性別》(1996)、《念你如昔》(1997)以至《藍宇》(2001),關錦鵬坦然公開性傾向,透過個人自述與感情投射,見證社會轉折與時代變遷,觸及港人與同志身份的探索。在《愈快樂愈墮落》(1998)及《有時跳舞》(2000),與編劇魏紹恩開展長期合作關係,創出一則則世紀末寓言,透射港人面對未來的不安。由背景設定在上海的《長恨歌》(2005),至以大會堂為舞台的《八個女人一台戲》(2018),關錦鵬的香港情懷,一直未變。
電影之外,關錦鵬亦執導舞台劇、電視劇及短片,擔任電影策劃及監製,並於香港城市大學任教,為香港影壇繼續發光發熱。香港國際電影節向關錦鵬致敬,表揚他的卓越貢獻及輝煌成就,讓影迷回顧其精彩名作外,更可一睹他的睿智神采。
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將首度以實體與網上混合模式舉行。完整節目將於3月9日公布,門票由3月18日起開始發售,公眾可透過網上(www.hkiff.org.hk)訂票,亦可在各大城市售票網購買。
協會今年再度與Moleskine攜手合作,為香港國際電影節推出焦點影人關錦鵬特別版筆記本,向這位別具一格的導演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