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入圍作品 以影像創作回應時代
今屆ifva評審選出五個組別共50份入圍作品。公開組十部入圍作品,既有對生活與生存的掙扎,亦有對在新常態及離散之中的各種別離與重聚。祝紫嫣以《凪》記一場香港女生與日本男孩在高雄的相遇;郭頌儀的《與亂世共舞》以舞蹈及紀錄片段,回應亂世;楊景麟首次執導作品《明月光》,由新生代演員陳漢娜演繹在同一個月亮下,相隔兩地的思念之情;黃嘉祺《菲與火》的長篇劇本,率先入選入選柏林影展新銳營 2021 Script Station;還有唐藝的康城最佳短片《天下烏鴉》,以及古本森以影像紀錄長洲戲院最後面貌的《無映之地》等。
青少年組作品,保持年青視角的跳脫辛辣,面對疫情、制度、以至迫不得已的離別,還有對大自然的反思,都化作真誠而坦白的影像。
本年動畫組入圍作品,既有都市日常寫照,亦有黑色童話。四部本地作品風格各異:鄧靳琦生於屯門,以《屯門往事》一解其思鄉之情;melancholy 的《安氏林羚》則是一頭被都市生活同化的羚羊的失語過程的黑色寓言;羅浩宏、李穎琳的《失戀配達員》紀錄食物外送員的日常;張小踏的《極夜》提醒我們,經歷無數次粉身碎骨後,只要捱過,極夜總會過去。其他亞洲作品分別來自台灣、中國、日本及新加坡等地,其中Honami Yano的《A Bite of Bones》,作品由憑《頭山》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山村浩二導演任監製;黃詩硯的《Butterfly Jam》則是第58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入圍作品。
亞洲新力量組十份作品分別來自台灣、中國、伊朗、印度、以色列及日本,談世界議題如疫情下平凡人的非凡生存方式,亦有生老病死等人生課題。《A Little Circus》由日本導演Yoshiro Osaka 掌鏡,細膩紀錄柬埔寨一個馬戲團在疫情下的日常;《講話沒有在聽》是台灣著名剪接師李念修的作品,以黑色幽默手法改編父親過世的親身經歷,由老牌演員金士傑及楊貴媚主演;李明洋則憑《舍利》入圍釜山電影節及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電影節,作品審視文明推土機與傳統信仰之間的衝突。
媒體藝術組的作品包括來自本地及亞洲地區如日本和台灣的十份作品,以聲音裝置、電子遊戲、自主智能體及卡式帶等新舊載體,刻劃在這變幻之時對未來與過去的想像。本地作品包括:楊靜和關子維的電子遊戲《遺忘工程師》,玩家任務是在已過世的藝術家腦中找尋創傷記憶;謝俊昇的《「我親像海波浪,有起也有落。」》,藉由望海和聽浪,重構與祖父的回憶;陳朗丰的《Petri.Vista》以自主智能體仿傚人類活動的現象;劉清華的《洞壁與哨鳴》以定格動畫展開,現實世界的時間將與當中濃縮的時間作對照。
第二十七屆ifva比賽賽果將於3月12日(六)晚上7時公佈。
直播網址︰www.ifva.com/live
比賽入圍名單︰https://bit.ly/3p806YN
公開組入圍名單:
《凪》Plain Sailing | 祝紫嫣 Chuk Tsz-yin |
《與亂世共舞》The Dancing Voice of Youth | 郭頌儀 Erica Kwok |
《明月光》Moonshine | 楊景麟 Yeung King-lun |
《菲與火》Fire Room | 黃嘉祺 Wong Ka-ki |
《無聲告別》The Silent Farewell | 盧煒麟 Lo Wai-lun |
《今晚月色很美》The Moonlight is Shining Tonight | 莫育權 Green Mok |
《天下烏鴉》All the Crows in the World | 唐藝 Tang Yi |
《無映之地》Cinema Quietude | 古本森 Benson Koo |
《叩門》Entrance | 梁靖喬 Matthew Leung |
《雛·夏》Almost Summer | 彭家浩 Pang Ka-ho、李家茹 Lee Ka-yu、李芷穎 Li Tsz-wing、陳杰釗 Chan Kit-chiu |
青少年組入圍名單:
《盼望的緣分》The Endless Fate | 黃煒華 Wong Wai-wa |
《疫情·亦晴》Dear Pandemic | 葉芷熒 Ruby Yip |
《友愛》In Pursuit of Friendship | 申宇翔 Sky San |
《Goodbye In A Time Of Despair》 | 陳普恩 Chan Po-yan |
《捉迷藏》Hide and Seek | 張梓祺 Cheung Tsz-ki、陳希來 Chan Hei-loi、黃贊焯 Wong Tsan-cheuk |
《脱序》Disregulation | 阮偉豪 Yuen Wai-ho |
《夢》Nightmare | 葉晴 Yip Ching |
《紛啡駭黃》Brown Flowers, Yellow Leaves | 蔡蒨雯 Choy Sin-man Jasmine |
《棄偶》Relinquished | 李晞琳 Li Hei-lam、陳奕彤 Chan Yik-tung |
《生機勃勃的大海》The Living Sea | Ema Poposka |
動畫組入圍名單:
《屯門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uen Mun | 鄧靳琦(香港)Tang Kan-kei |
《安氏林羚》Nyala | melancholy(香港) |
《探望》The Visit | 陳淑真(新加坡)Morrie Tan |
《Butterfly Jam》 | 黃詩硯(台灣)Huang Shih-yen |
《Takano Intersection》 | Mizuki Ito(日本) |
《失戀配達員》Love Delivery | 羅浩宏 Law Ho-wan、李穎琳 Lee Wing-lam(香港) |
《A Bite of Bone》 | Honami Yano(日本) |
《極夜》Depths of Night | 張小踏 Step Cheung(香港) |
《眠眠雨季》Moon Monsoon | 林書慈 Lin Shu-tzu、陳亮潔 Chen Liang-jie(台灣) |
《全面理論》A Comprehensive Theory | 胡芮 Rui Hu(中國) |
媒體藝術組入圍名單:
《Ether - liquid mirror -》 | Kaito Sakuma(日本) |
《遺忘工程師》Forgetter | 楊靜 Yang Jing、關子維 Kwan Tsz-wai Alan(香港) |
《「我親像海波浪,有起也有落。」》“I am like sea waves, going up and down.” | 謝俊昇 Tse Chun-sing(香港) |
《(in)visible》 | 許巽翔 Hsu Hsun-hsiang、黃胤豪 Huang Yin-hao(台灣) |
《Lesson》 | Tomoya Ishibashi, Kento Niikura(日本) |
《N1801》 | 寧森 Ning Sen(台灣) |
《Petri.Vista》 | 陳朗丰 Chan Long-fung Lazarus(香港) |
《洞壁與哨鳴》The Cave with a Wheeze | 劉清華 Lau Ching-wa(香港) |
《Translated Landscape》 | Tomoya Ishibashi, Kento Niikura(日本) |
《Uber Existence》 | Shin Hanagata(日本) |
亞洲新力量組入圍名單:
《莉莉》The Secret of My Birth | 黎靜 Li Jing(中國) |
《關係暴力》Asphyxia | 莊翔安 Chuang Shiang-an(台灣) |
《Hawaii》 | Morteza Fereydouni(伊朗) |
《講話沒有在聽》Can You Hear Me? | 李念修 Li Nien-hsiu(台灣) |
《魚路》FULL CIRCLE | 莊詠翔 Chuang Yung-hsiang(台灣) |
《舍利》SARIRA | 李明洋 Li Mingyang(中國) |
《The Exchange》 | Nimrod Raif (以色列) |
《A Little Circus》 | Yoshiro Osaka (日本) |
《PATH》 | Pradip Kurbah(印度) |
《K 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K's Room — the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World | 洪瑋伶 Hung Wei-lin(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