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雲策展的《火花!溝通的温度》,探討數碼溝通如何影響人們的感知、身份構建和人際關係。她與藝術家的溝通亦成為創作的一部份,不同語言及文化間的溝通,形成對主題的最佳詮釋。
本地藝術家謝淑婷的作品《瓷箋》,把與參展藝術家互相往來的信件燒成一片片的陶瓷,製作成幻燈片播放,訴説逝去的年代。她提到:「在這個年代,收到親筆書寫的信件是很難得的事。所以我把這些信件複印到宣紙上,用釉下彩印摹信件中的不同語句,混合陶瓷泥漿,燒成作品。」展覽中的作品能夠看到藝術家不同的風格,如澳洲藝術家Tunni Kraus的信件以五線譜寫出;原稿紙的則是來自陳麗雲的信件。
本地藝術家洪強的作品《只觀三部曲 觀市:觀封:觀眾》以一幅掛滿了大量信封的牆壁呈現。藝術家在不同地方收集了各式各樣的信封,以筆墨繪下不同的畫作,有些更加上小型擺設,構造出立體作品。藝術家希望透過信件,與不同時空的人溝通,像是逝去了的父親等,透過寄出不會收到回覆的信件把自身的情感投射出去。藝術家同時將展覽延伸到銅鑼灣街市,透過即場同步播放的映像,把油街實現展場與銅鑼灣街市連結起來,兩個不同空間的人可以互相看到對方,分享彼此間的生活經驗。
日本藝術家Daisuke Takeya的作品《實地考察亞洲項目/香港》,是一項關注亞洲區天災的藝術項目。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大地震,引致海嘯及核輻射災難,對該地帶來巨大深遠的傷害。他與不同地方的藝術家合作,將一批原為賑災物資的書包轉化為各具特色的藝術作品,分享關於天災中防禦、賑災、重建、支援等想法。
澳洲藝術家Tunni Kraus的作品《距・離・關係》是大型裝置作品。大量的電線沿著天花垂直而下,電線末端貼著不同的手機零件,間歇地震動搖擺。藝術家透過收集、拆解及重組手機零件來創作,讓觀眾反思手機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像是手機震動及鈴聲等社交活動所帶來的訊號,引發起現代人緊張及焦慮的情緒。
日期:16.6-10.9.2017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逢星期一上午10時至下午2時休息;公眾假期除外)
地點:油街實現 (香港北角油街12號)展覽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