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藝術上的靈性
從描畫街角風景自學成才的江老師,常言街頭是課室,不過若有人說他是寫生畫家,他會更正說他是寫具象、寫實畫家,「因為我現在做的不是寫生,是創作,我是在家裡畫出作品來。」江老師去年交由商務印出版的《香港元氣》,把香港自然景觀入畫,也提及他的藝術觀念及追求:「我追求的不是表象,我當然認同作為一個畫家必須有觀察力,這是最基本,接著便是洞察力,對事物要看深一層。若要去到更高的層次,靈性層面的話,是需要洞悉力的。」
所以對年輕一輩,他尤其反對他們只是寫生寫實,因為這容易讓作品缺乏思想理念。他近年創作的「靈畫」及所提倡的「藝術屬靈」論,便是追求作品的靈性,「我所講的『元氣』,包含了數字。這樣說或令一般人有點莫名其妙,說畫又怎會有數字?但如果你了解科學,你會明白何以有數字,因為大自然是可以數碼化,當科學家掌握了數字,便可將之複製。我現正努力了解這些數字。」不過他重申,他的數字與科學家的數字不一樣,因科學家的數字要準確,而他的數字不能準確,因他不是去鑽研科學,「如是這樣我不如用電腦來畫吧。我用數字畫畫只為想了解大自然的存在。」
他最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表達靈性上的東西,「只畫物質世界並沒有用,我希望我的畫,連靈性,大自然本身的奧妙也包含其中,如果我能在作品中放射我以前提及過的『靈性粒子』,如果你有靈性,你也會感應到,這是一種存在於宇宙的生命元素。」他笑言說起上來像是天花龍鳳,但這確是他的作畫目標。
看江老師的作品必須細意觀賞,因他的畫描繪的極其精細,畫面有太多細節可看,甚至比真實更真實,他便分享說曾有一個地質學家只憑他的畫,判斷到畫中的石頭有超過一億年的歷史,毫不誇張。然而說及技巧,今天的他坦言並不重視:「技巧是小我,技術上我是少理的,我覺得最重要是技術能否讓我融入大我,大我是宇宙間的靈氣,很多時我覺得宇宙間存在的東西是永恆的,所以我覺得藝術要達到的境界,是永恆的境界。」
他不諱言這是最高理想,能不能做到是一件事,但起碼要有這個理想,「我想科學家也會有這個想法,你說宇宙間的事情,有誰真的能說通?誰也是無法說清。人類的觀念是有始有終,有起有落,凡事有相對性。但大自然的思維並沒有這些,是無極,無限,無窮。我來到晚年有一感覺,現存有另一現實空間,我們的眼睛看不到,但有這樣一個空間能突然介入我們的空間,我是如此確信。」
「愛畫畫的人,怎能停止不畫?」
問及江老師最近在加華藝廊展出的作品,他坦言展出的均是舊作,但也屬他和畫廊精心挑選的,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親身到畫廊駐足觀賞其極為細緻的繪畫功力。這廿多年來,江老師雖一直說自己已退出藝壇,八十四歲的他左眼視力也已嚴重減退,然而過去每一天他仍在畫,「愛畫畫的人,怎能停止不畫?」他近六年來所描繪的香港大自然景物,原來更達四百多幅,「是要非常了解香港才畫得出,我覺得畫出來的比現實的更真實。」問他何不展出新作?江老師坦言視它為一個整體,「這系列是我近年將香港的自然風物全面記錄下來的畫作,我不希望只展出或賣出一部分而破壞了它的整體性。」
他最希望這一批新作品能被大財團一併購下,最好交予政府建一個永久藏館,並成為一個新的旅遊景點,介紹香港的地理景觀,讓人全面了解香港的大自然。他笑言西九可以花兩億買一批畫回來,「何不花上同樣的價錢買我這一系列四百多幅作品?其實更化算!」今年三月,中華書局亦將替他出一本以文字為主的書,名字叫《藝術家的情與結》,江老師喻這一本為其封筆之作,「我以後不想寫了」,他說此書是圍繞香港、中國大陸、世界的藝術生態的分析文章。
「將豐富情感投放在畫中,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
除了藝術家的身份,江老師也是著名的美術教育家,他多年來桃李滿門,教過的學生遍佈全港,問他能否分享一些難忘經歷,想不到他說他教過重犯,記起一次到石璧監獄教畫、被偷畫筆的過程,他笑言「自那次起不再帶筆出街」。「那次是第一堂,我覺得是一個試探,是他們想看我有何反應,看我偏幫他們還是政府,於是我索性裝作不知道,那次經歷亦令我增長不少智慧。」在他眼中那是一批特別的學生,他們一點也不笨,江老師亦曾對他們說,「你們比起我外面的學生,有些是資質更好。」可嘆他們的感情太豐富,豐富到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去犯事,「如果將這些感情投放在畫中,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