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ul Feain
你認為東西方在藏書的文化上,有沒有甚麼分別?
P:我去過北京的「中國書店」﹣中國最大的古籍書店、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的圖書館……他們有世上最好的古籍收藏。其實中國跟西方一樣有很多收藏家,兩個地方同樣也經歷過文化被破壞的時期,像戰爭、文化大革命,就像西方也遭受過二戰,但人們仍然設法去收藏、保留這些文化上的瑰寶。
通常你是從甚麼渠道找到這些收藏品?
P:我會在悉尼的報紙上賣廣告,去拍賣會、世界各地的書店和書展,其實我無時無刻也在留意到底有甚麼可以買。而書展便是一個把這些珍貴書本和其他有趣物品集中起來的地方。
在接觸及收藏這些古書時,有甚麼該注意的地方?
P:處理上要小心一點,但你不必害怕它們。你可以像平常一樣打開它,但打開後不要大力壓它的書脊,否則我便會慘叫( 笑)。讀它,不要弄跌它。保存的話,悉尼跟香港很相似,都有潮濕的問題。書邊的黑點便是由濕氣做成的,所以你需要把書收藏在空調環境裏面。
它們最吸引你的地方是甚麼?
P:我喜歡古書,我喜歡我代表的東西。它衍生自人類文化,是人類智慧的象徵。這些書各自代表了文化中重要的東西。像雨果的《悲慘世界》,有成千上萬的人讀過這本書,受它的影響;然後它被拍成電影,甚至是製作了音樂劇。可以說這本書的著成,影響了後來無數的人。
另外,進行書籍買賣有一點很棒的是,它讓你一直在學習。我每去一個地方,便去看書、找書,以及了解關於它們的一切。因為如果你想把它們賣出去,便要認識所有相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