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大會堂的燈光演出,是法國藝術家Yves Moreaux的《E-motion》,他喜歡以日常生活作創作素材,為了這次合作,他早於布置裝置前先行到訪香港,到圖書館搜集不同資料,並且在香港各地錄下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不同聲音。他以此作為創作素材,在裝置播放期間能夠聽到這些港人常聽到的聲效。他的作品會投影到香港大會堂大樓,出現不同的香港文化特色影像,像是李小龍剪影或中國古雅花式門窗或中國傳統花紋,同時配合音效呈現不同的視覺元素。
其後到達郵政總局,由Moetu Batlle及David Passegand創辦的Inook創意公司所負責,作品名稱為《The Anooli shake up Hong Kong Anooki 反轉香港》。作品主要以投像形式,把郵政總局的牆壁作為畫紙般,在上放播放動畫。他們的動畫並非簡簡單單地播放,而是經過精秘計算,把作為「畫紙」的建築物自身包含在動畫之中,透過動畫內的人物互動造成立體效果。動畫講述兩個來自北極的因紐特人,環遊世界時來到香港,也因此加入了港式武打元素。創作者希望以此帶來全球暖化的環保警示,固此在動畫中也可以看到兩個主人翁遇到的幻變天氣,像是洪水及大風等,效果甚為驚艷,絕對值得一看。
在皇后像廣場的是Christophe Mayer作品《Bamboo Square 竹子廣場》。他的作品是把竹子形狀的燈柱插在廣場的水池中,並且會模擬出風吹過後竹子逐一發光尤如擺動一般,配合不同音蒺,使得皇后廣場變成了充滿光的竹林。藝術家特別提到這次用到解構的方式來創作,在原有物上再創作,以解構新的意象,而藝術家也巧妙結合中國傳統與現代的燈光,寧靜但悅目。
穿過匯豐大廈向上望向前法國外方傳道大樓,可以看見大樓變成了一個大型魚缸,內裏有數條金魚在游動。這是Stéphane Masson的《Fish Tank 魚缸》。他提到這只是個很簡單的創意,但可以為路過的途人帶來一點的歡樂,這便很滿足了。
最後的則是遮打花園的《Over The Ocean關於海的歌》,由香港藝術伍韶勁創作,作品同樣在花園的水池上創作,乘搭點燃蠟蠋的紙船放在水池上,隨著水流漂動令裝置發出音樂。相關報導可參看文章:貫穿人與地的光《光・影・香港夜》。
《光・影・香港夜》一系列節目及慶祝活動,如遮打花園光影村和賽馬會「光.影.香港夜」教育拓展計劃,讓大眾置身光影世界,重新了解香港的文化遺產及建築。所有活動費用全免,大眾可隨時參加。
《光・影・香港夜》
日期:11月23至25日
景點、參與藝術家/團體 |
||
1 |
Man Mo Temple 文武廟 |
Hung Keung洪強 |
2 |
PMQ 元創方 |
Keith Lam林欣傑 |
3 |
Lan Kwai Fong Amphitheatre蘭桂坊露天劇場 |
Teddy Lo 羅揚文 |
4 |
Duddell Street 都爹利街 |
Map Office |
5 |
Former French Mission Building 前法國外方傳道大樓 |
Stephane Masson |
6 |
Chater Garden 遮打花園 |
Kingsley Ng 伍韶勁 |
7 |
Statue Square Gardens皇后像廣場 |
Christophe Mayer |
8 |
Mandarin Oriental, Hong Kong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
Christie |
9 |
The Connaught Road Pedestrian Subway 干諾道中行人隧道 |
Hong Kong Heritage Project |
10 |
Edinburgh Place 愛丁堡廣場 |
Jaffa Lam林嵐 |
11 |
Hong Kong City Hall 香港大會堂 |
Yves Moreaux |
12 |
General Post Office 郵政總局 |
Inook |
13 |
Clock Tower 鐘樓 |
Vendredi 4 |
14 |
The Peninsula Hong Kong香港半島酒店 |
South Ho 何兆南 |
15 |
1881 Heritage |
CY Wong王志勇 |
16 |
D2 Place Two |
Tong Ping Yip 湯秉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