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半部份回到同流的黑盒劇場裡,進行是夜的演出。甫開始,由希臘天神宙斯(艾浩家 飾)以敲擊油桶的節拍,帶領著三位女武神(李婉晶、葉嘉茵及梁皓貽 飾)的複調演唱及舞蹈,再加上其後出現亂入者(唐曉楓 飾),便開始展開這一場探索人與人關係的旅程。演出的元素主要來自美國動物行為學家John B. Calhoun的老鼠烏托邦實驗及希臘神話故事,借當中的故事誘發觀眾反思人與人間最初的存在關係及後來發展出來的社會階級,更進一步讓觀眾投射關於香港的社會狀況。
這個演出不像傳統的劇場作品,有一個明確的故事,然而演員卻會拋出不同的命題,再以形體及簡短對白作呈現。演員的形體是這個演出令人目不暇給的地方,從他們的演繹裡,觀眾能容易看出演員間的協調與默契。其中令筆者念念不忘的場面是關於「霸主」,在老鼠的鳥邦托裡,Calhoun博士稱強者為霸主,演員艾浩家由宙斯的角色走到其他演員(老鼠)的空間裡成為霸主,其他演員爭相想「打倒」霸主,其中兩位各拼命捉著霸主的手臂,霸主將雙臂舉起,使他們離開地面,當中的平衡讓人嘆為觀止,同時亦能充份表達霸主的強勢。
佈景方面,因為演出場地並非傳統鏡框舞台,而是工廠大廈的單位,故舞台設計,乃至觀眾席的位置都能彈性調整。這個演出的觀眾席是沿著劇場四面牆壁架設的高台,上落需要由工作人員提供鋁梯,演區則是被高臺圍著的長方形內,觀察便有種作壁上觀的感覺。記得西方前衛劇場裡,曾出現過一種舞台設計,演區是一間手術房,而觀眾席則有類似設計,當時是為了讓觀眾成為演出的一部份,作為一個高高在上、冷冰冰的旁觀者。這個演出亦成功令筆者得到相同感覺,就好像重現老鼠烏托邦的實驗場景,更能呼應與突顯階級的主題。
最後不得不提是現場的音樂與複調演唱。演出內的各種音樂均由演員製作的樂器現場演奏,而那些樂器則由日常生活裡的「廢物」造成,例如油桶作敲擊的鼓及鐵通改成的笛子,這些樂器均為演出帶來一種原始的感覺。另外,演員們有很大部份的時間都會唱著格魯吉亞的複調歌謠,為演出帶來一種民族感。
總結而言,以上的種種做《行為淪喪》成為一場富有和諧感的儀式,看似很簡單,卻是由一個又一個精密的小部件拼湊而成。筆者會形容是次演出製作團隊都計算得很精準,由上半部的環境劇場,到後半部分的演出,都妥善地將觀眾能觀察到的、感受到的及反思到的計算得準確無誤,更使筆者有種錯覺,其實自己是一位觀眾或是一場實驗裡的白老鼠。相信這個演出對未曾接觸或不理解實驗劇場的觀眾來說,會是一個較易吸收的作品。
觀賞場次:
《行為淪喪》
2015年12月12日 8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