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晚又一晚的奇妙經歷,阿喬發現原來快樂就是要放棄對所謂「更好」的過份執迷。與以往的作品不同,活地阿倫這次並沒有探入人生的悲觀黑暗面,連他自己也認為,《情迷午夜巴黎》的調子比他的舊作浪漫輕鬆。
可能你會認為,一個喜劇導演思想總會正面把?但其實活地阿倫一向對切開現實殘酷面毫不手軟。如數年前的《迷失決勝分》,相信觀眾怎樣也料不到,那是個惡有善報的故事;早年的《開羅紫玫瑰》,更開宗明義地說,幸福的生活與理想的愛情,只存在於電影之中;近期如浪漫愛情片《情迷巴塞隆拿》,也是說真愛不如現實考慮重要。驚訝吧?這位擅長拍喜劇、說笑話的導演,骨子裏卻是個悲觀主義者。
這一點在他早年自導自演的電影中更為明顯。《安妮荷爾》中,他演出一個被死亡題材困擾的棟篤笑藝人;在《曼克頓》,他是一個工作愛情皆失敗的中年編劇;《西力》裏,他則是個不由自主地隨身邊人改變,卻偏偏不能融入社會的虛構人物。可以說,這些既好笑又不幸的角色,通通就是活地阿倫自己。
雖然他已很久沒有再於幕前演出,他的電影卻愈戰愈勇,《情迷午夜巴黎》便是其中之一。自5月上映以來,短短3個月間它已經成為活地阿倫歷來最賣座的作品。睿智、浪漫、尖銳,結合起來卻令人上癮,這就是活地阿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