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甚麼你們當初會有合作攪音樂劇的念頭?
王、蔡:因緣際會,有一個劇團邀請我寫木蘭少女的劇本,但是後來因為某些疏失,失去了連絡。我因為劇本已經完成八成,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呂柏伸老師鼓勵我,既然都已經快寫完,何不投稿看看?最後劇本幸運地得了府城文學獎的首獎,評審之一紀蔚然老師發現這個作品竟然是校友所寫,適逢台灣大學戲劇系創系十週年,他便興起了拿這一個劇本來當作創系十週年的紀念作品。
希文跟我的結緣,是從台南人劇團,由我編導的【K24】開始。我們在音樂品味上面的契合度出乎意料之外的高,因此從那時候便一直合作到現在。當【木蘭少女】被選為創系十週年作品時,大家集思廣益要用何種形式呈現這個劇本,最後出現音樂劇這個選項。
我於02-03 年在美國交換學生時期赴紐約看了很多音樂劇,從那個時候開始種下音樂劇的緣份,希文對於音樂劇的形式也躍躍欲試,因此我們就下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即便我和希文在【木蘭少女】創作期間剛好都要準備出發到國外進修(我到倫敦,希文到紐約,而導演柏伸在台北),我們仍舊想要透過高科技的網路來完成這一個不可能的任務,2009 年版本的【木蘭少女】於是就展開了。
2. 華文音樂劇一直都很難推動,你們創立瘋戲樂工作室,會不會覺得自己很勇敢?
蔡:哈,我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有品味這麼接近的好夥伴,加上喜愛藝文的好朋友們和我們一起打拼,覺得幸福大過於害怕!
王:我覺得選擇創作作為自己的職業已經需要很大的勇氣了,但過程中遇到的夥伴、貴人、支持與肯定通通是灌溉我們成長的養分以及鼓勵我們前進的動力;創立瘋戲樂對我來說則是在成立一個平台管道,讓我能用更專業的方式來實踐自己的夢想,因此更是躍躍欲試!
3. 你們的作品如《木蘭少女》、《K24》等等都走瘋狂喜劇路線,這是不是也是瘋戲樂工作室的方向?
王:瘋戲樂工作室的創作形式為華文音樂劇,但並沒有特別限定劇本或音樂的風格,一切應該都還是將回歸創作者當下的企圖與文本。此外我們也不排除跟其他劇作家或作曲者合作,透過我擔任音樂總監(music director) 或蔡柏擔任導演的角度,來與其他創作者作更多創意互動,因此瘋戲樂其實代表的不完全是我與蔡柏的劇本/ 音樂創作,而是我倆對戲劇與音樂整合的品味與概念。
蔡:我覺得創作者的生命體驗會自動將作品風格轉變到當下最適切的位置。我第一個作品叫做【e.Play.XD 之無限大】,二十分鐘,完全玩弄語言節奏和我天馬行空想要試驗的主題,現在看起來可能會被批評空泛膚淺,但是對我來說,現在真的寫不回過去的風格,也沒有當初那種大無畏的勇氣了,所以我一直很珍惜每一個階段生命帶領我的方向,我想「誠實面對當下」,是我創作過程中對自己最大的期許。
4. 會不會特別把台灣本土的風格帶入音樂中?
蔡:我覺得台灣最珍貴的文化傳統就是「多元」和「開放」,對於我們這個世代,傳統中華文化也是台灣,原住民文化也是台灣,日本韓國潮流也是台灣,美國流行文化也是台灣,已經無法作切割和分類。在我們無法定義「台灣本土風格」的前提下,每一件我們做出來的東西,每一個我們對生活的感動,都是這一片土地孕育我們二十多年的養分,我覺得這就是台灣style。
王:不可否認地,我們這一代成長背景中所接觸的表演藝術或是消費娛樂文化一直被西方所主導,就連我兩出國進修所學也都是西方人的藝術形式與專業;但是正如蔡柏所言,每一個創作者的生命經歷就是他最寶貴的養分,而在台灣成長的我們身上所蘊含的創作能量,無形中自然會幫我們說出我們想說的話。
5. 音樂劇與普通戲劇在創作上最大的分別是甚麼?
王:音樂劇的本質乃是將戲劇中最具渲染力之段落,可能是情感、幽默、憤怒、愛等情緒因子,透過唱歌( 聲音) 與舞蹈( 肢體) 的形式將張力擴大呈現給觀眾。因此將劇本哪些段落挑選出來唱歌是第一件事,怎樣把文本改成歌詞是第二件事,開始創作音樂後歌詞對白與旋律的來回修改則是第三件事,而這三件事如果在文本創作的最初就有考慮進去,對於這三件事的過程也會有不同的影響。
蔡:在音樂劇的創作過程,我可能要把一些普通戲劇中的元素,用想像力作一些更大的延展;例如【木蘭少女】中的一首歌【可否請你幫我撿個肥皂?】,這一個主要戲劇行動就只是「木蘭因為緊張,肥皂掉到地上,不方便撿起,拜託將軍撿」,可能用演的一下就演完了,但是今天如果要用唱的,怎麼樣可以讓它更有趣?例如希文就用了有挑逗風情的藍調曲風,例如我們讓肥皂掉了不只一次而是「三」次!通常用「演」的掉三次就會被抱怨說也太多次了!但是音樂本身有一種魔力,讓人想要繼續聽同一個旋律再現,所以如何讓一個原本單純的行動和情緒,透過音樂無限放大又不失真實,是在創作上一個蠻大的分別,除此之外,我認為音樂劇和普通戲劇中人物角色的情感都是一樣的,同樣有障礙,有挫折,需要愛, 同時也會恨,無論哪一個劇種都應該還是保有真實情感的存在。
6. 你們心目中最理想的作品是怎樣的?
蔡:我覺得品味跟喜歡的形式一直隨著年齡改變,唯一沒有變的就是我喜歡「聽故事」。一個能夠透過故事把人物之間情感、障礙、痛苦歡愉感動…等呈現出來的作品,無論是什麼形式,我覺得都是好作品。另外我超級怕說教的,雖然東方觀眾很愛被罵,但是我想要慢慢從作品中做一個小革命:誰說從笑聲中沒有辦法得到啟發?
王:我心中喜歡的音樂劇也很多,而每齣戲中最愛的片段也不一,有的很單純、有的很複雜華麗,但共通點都是將音樂與戲劇作了非常高明的結合,因此讓我可以用音樂聽懂一段美麗的故事。
7. 你們認為十年以後,瘋戲樂工作室會變成怎樣呢?
蔡:明年世界會毀滅。
王:可能真的要看人類重建的狀況如何了…
8. 你們會來香港演出嗎?
王:非常樂意!!演完可以去吃灣仔的橋底辣蟹嗎?
蔡:你們會邀我們嗎?
9. 瘋戲樂工作室之後有甚麼計劃?
王、蔡:未來我們會繼續創作華文音樂劇,並且透過作品的發表,邀請更多表演人才一同加入,透過這個過程精鍊我們的作品,挑戰開發更多華文音樂劇的形式;另外也將透過舉辦工作坊與大師班,培育訓練音樂劇表演人才,期待能彙整華人音樂劇的創作與表演人才,凝聚更大的力量一起把作品帶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