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艾:艾未未
▲:與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的合作機緣是?這次的個展又有甚麼契機呢?你覺得這個展覽和您之前的個展,於策展和挑選作品的方向有甚麼是一致?您覺得現在的作品和以前的作品沒有變的地方是甚麼?
艾: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是在中國內地最重要的畫廊之一,畫廊長期以高標準和高強度的方式選擇展覽的參與者和議題,同時它也是在展覽的方式和主題上最具有挑戰性的一間畫廊。我跟唐人的合作是始於在我被監視居住期間,它和常青畫廊提出的一次合作,他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我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方案,所以我對他們的遠見、勇氣和實施能力是萬分敬佩。勇氣在當代藝術中始終是一個重要的條件,因為每一次重要的藝術活動,都是一次危險性的活動,而危險性的活動是永遠離不來勇氣的。
▲:近年來的新聞彷彿全是有關難民的問題,您多年前已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探討歷史複雜的議題,例如遷移、殖民和身份認同等。可否和我們分享您的想法和這與日俱增的命題上可有更刺激您的創作?而您又最擅長以個體經歷折射歴史,請問在展品裏有您的個人歷程和體驗嗎?如有的話,您又會是希望折射甚麼出來?還有,您可以說一下對於這次個展「駁議」的構思嗎?這個展覽題目和作品之間有甚麼關聯?而這個詞又和您現在的生活有甚麼聯繫?通過分享這個展覽裏作品的理念與價值,有甚麼話您是想對觀眾說的呢?
艾:關於這個展覽,主要是來自於出國以後,對於難民問題的關注。難民問題是發生在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議題,它再一次考驗了全球化語境下的世界整體性,對政治結構、文化、人類的尊嚴和人權作出批評性的思考。它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更重要的是它是關於我們的未來和文明的走向,所以我自然會投入到與這個議題相並行的作品。
▲:最近這幾年,您總是有讓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系列作品,可否請您分享作品內容的轉變,與您內心關注的事物變化的關係?另外,您參與各式各樣的創作,如攝影、錄像和裝置藝術等,然而您把這不同的媒介融滙貫通,這其中的關鍵是甚麼?您的作品形式多變,這些創作靈感從何而來?
艾:我生活在一個現代社會,影像或者是其他創作形式,比如訪談、電影和裝置,都是今天生活中最重要的表達方式。在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中,我更在於表達的方式,傳播的可能性和作品本身會產生的影響力。在完成這些作品的同時,形成了一個我新的身份。有別於傳統藝術家的理解,我不認為藝術家只具有一個身份而已,我認為這個身份是在通過作品的呈現而出現的,所以每當一件作品完成,在我努力準備下一件作品時,我獲得了新的身份。
▲:您的個展在世界各地舉辦,從佛羅倫斯斯特羅齊宮到布拉格國家美術館,有沒有哪一個地方體驗特別深刻,從而會把是次的生活經驗融滙注入在下一次的創作當中?又或是哪一個展覽您是尤為鍾愛?或者希望重新定義的?您多前往國外參展如英國和法國,在面對異文化時,您認為這能更認識自己嗎?
艾:我做過最少一百多個個展和四五百個群展,可以說沒有一個展覽會讓我感到所謂的鍾愛,因為每一次的展覽僅僅是為下一次展覽設定一個開始的可能。
▲:您作為劃時代的當代藝術家,您覺得自己最突出的地方在哪裡?您會給有心從事當代創作的藝術家甚麼建議?
艾:如果說我是一個當代藝術家,實際上我更在意的是我不具有的那些身份。如果我真的有別於其他藝術家,而最大的不同顯然是,我基本上不怎麼考慮在藝術範圍內已有的問題。我建議藝術家們應有更寬廣的視野,而這個視野最終會回到我們是誰的命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