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為家——我是誰?
要了解《末族》創作概念,不如先了解一下編劇楊靜安。楊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中美混血兒,父母同是學者,或多或少對她的創作生涯有所影響。自小她便周遊列國,因為她的親戚偏佈世界各地,讓她比別人更多機會看世界,這個身份對她而言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另一方面,身為混血兒,她偶爾也會覺得無所適從,「我總是被那些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很實在和有強烈歸屬感的人所吸引,特別是在文化層面上。」她坦言任何地方都不能讓她有家的感覺,家對她來說就是她的家人、母親和朋友所在的地方。
因著這種「無根感」,她喜歡旅行,到處逛和體驗新事物。「某程度上,我一直很想逃離,因此我想成為一個藝術家,用這種形式去表達自己。」高中畢業後,她在巴黎修讀藝術一年,過著如夢般美麗且讓人嚮往的自由生活。後來她渴望更具挑戰性和有系統的學術生活,於是決定在倫敦國王學院修讀她所喜愛的英語和電影系。在學三年,她經常接觸舞台和戲劇,並對此非常熱愛。她較少寫劇本,主要創作歌曲、詩歌和短篇小說,在校也參演過很多音樂劇。戲劇更讓她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促使她繼續走上舞台的道路,並成為皇家宮廷劇院年輕編劇計劃的優勝者。畢業後,英國牛津大學收了她讀創意寫作碩士,至今她終於完成艱辛的半工讀課程,能回去專注於自己的製作公司工作,上年10月更完成第一次表演,成績不俗。
大時代的投射
《末族》的背景是2007年,回歸10年後的香港,藉劇場描繪外籍人士在港的生活。4個主角,面臨著家庭、人生、事業與愛情的抉擇。故事圍繞他們的關係展開,也同時折射出香港社會回歸後的種種變遷。「這套劇是結合經典的契訶夫戲劇和現代戲劇,繼續秉承我的風格。」問到她對這次的演出可有甚麼期望,她引用了皇家宮廷劇院的創始人喬治.迪瓦恩(George Devine)的名言:「......在這裡我們擁有『失敗的權利』 ,因此,我沒有期望。」皇家宮廷劇院的宗旨是不行商業路線,以戲劇反映當代的真實生活,即便裡面充斥著一些不美好的東西,所以絕對容許失敗和嘗試。不過,對於《末族》,她倒有很多想法,「我想探索一些不同的東西,挑戰我們對外籍人士的一般認知、對自己身份的認知,刺激香港觀眾去思考。為甚麼香港是『國際城市』?我們擁有甚麼自由與權利?政治與個人的關係?我們可以將兩者分開嗎…… 」她提到自己很喜歡齊美爾(George Simmel)的文章《大都會與精神生活》(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都市人為了適應變化以及各種現象的比照,缺乏了自主和獨特性。城市缺少了像鄉村那種小社區的情感和個人參與,人的感官逐漸變得盲目,從而產生對城市的厭倦和不滿情緒,也許這就是《末族》想帶出的訊息。
今次香港藝術節破天荒做一個英語話劇,楊靜安願意與他們合作一起冒這個險,然而訪問當日楊表示戲票已售罊,看來這個題材甚能引起觀眾共鳴。且看此刻如何與時代對話,表現最當代的聲音。
香港藝術節:新銳舞台系列《末族》
日期:14 - 19/3/2014
時間 : 20:00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票價:$300, $240,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