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體的意象
「我覺得『縫身』這個意象很有趣,所謂『縫身』並非單純兩個人的愛情,而是講一些人與人的關係。」譚孔文說。戲劇《縫身》本身來自韓麗珠的同名小說,一個城市通過了《縫身法例》後,兩個本來獨立生存的人,可以透過手術將他們的身體連接在一起,城市的人相信只有透過「縫身」才可以變得完整,邁向徹底的完滿。「縫身」這個意象同時亦盛載很多寓意,反映當下人和城市可悲或可笑的地方。故事中的主角不斷找方法去自處,有人會急著縫身,進入一致的步伐,有人卻用上生命,也要擺脫連體。人難以自處,譚孔文就將之比喻為自己站在擠迫的地鐵車廂內的狀態。
劇照上的一男一女,穿素白的衣裳,凌亂交疊的紅線將兩人連在一起。「把兩人的皮膚、肌肉、軟骨和組織縫合,像一道短小的橋樑,把他們繫牢了,此後,他們只通向對方。」小說中其中一段形容兩人縫身後如何成為一體,導演表示今次會用身體接觸的狀況和用布去呈現「縫身」的意象,透過布與人之間的拉扯,用形體去表現他們分開或連在一起時的掙扎。
放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小說最基本的骨架就是主角要寫一篇關於「縫身」的論文。書中章節分別以故事情節和論文內容區間:第一章是故事,第二章是論文大綱,如此類推。書中主角由「我」做出發點,起初對「縫身」感到抗拒,選擇了以「縫身」作為畢業論文,但到最後找不到如何自處,同樣踏上了「縫身」的路。小說中幾個角色跟「我」之間產生不同的關係,裡面有幾個重要角色,如他的媽媽,姑姐、論文教授腿子先生、還有跟他縫身的人阿樂和她的室友阿微。導演會保留《縫身》的故事的骨架:「不是純粹演繹這個故事,而是透過故事裡講關於『縫身』這個現象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發生的事,抽出來放大去呈現,既有故事但不會以情節為主。」
抽象的舞台表現
韓麗珠的作品一向帶點冷漠與抽離的語調,難以用具象呈現舞台,「她的小說不是太具象,但是都有一些意境,所以盡量用一個抽象的舞台去表達。」身兼舞台設計的譚表示,舞台上會保留用寫意的方法去表達,讓大家在腦海裡有不同的詮釋,「舞台不會有太清晰的環境和空間,會以抽空的方式去演繹。演員的敘述或對話都不會直接表現情景,反而會用音樂或形體去將內心表達,而且對話不是用上正常的節奏。」他謂本身讀者和小說之間的關係在乎聯想,如果太過具象就會減少了想像力,因此放上舞台後仍會保留空間給觀眾自己閱讀和感受。
「我希望見到多一些藝術元素,可以呈現一個較立體的韓麗珠世界。」上次於《十年。寒。笑》所用的元素有限,今次他想加強服裝、音響、燈光、聲音、形體的元素,在空間和地方上都會放多一些不同詮釋。
保留文字的韻味
譚在之前的訪問也提過,將小說作品改編為劇場相當困難,而且韓麗珠的文字不容易讀得懂,但他都想忠於原著,「韓麗珠也不是想大家一看就明白,而是透過思前想後,嘗試從不同角度看不同事物,所以在文字上都會盡量保留那番韻味。」譚坦言,劇場是一次性活動,觀眾未必可以即時感受到小說想表達的,但希望可以令他們有即時感覺,令他們覺得這件事是有趣的。
問到導演之後會不會繼續改編香港文學,他謂這是其中一個方向,並希望可以發展對於香港整個社會具文化特色的作品。坊間愈來愈多劇場作品取材自或改編自文學經典,譚對於改編文學作品有一套見解:「我重視的是一種劇場性,意思是未必一定需要一個很有故事性的故事,而是文字會不會有一種感受,而那種感受是可以通過舞台不同元素呈現出來。」
浪人劇場《縫身》
日期及時間:9-10/5/2014 20:00
10-11/5/2014 15:00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院(皇后大道中345號)
票價:$120, $180
註:9/5 晚上及 10/5下午場設演後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