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外面還是內心世界 是誰在看誰?
甫入畫廊迎面的第一幅畫《凡谷》看似是整個系列的引子:女生拿著望遠鏡,窺探谷外的世界:一個已被污染的世界。谷外工廠污煙瘴氣,山谷內外的菊花也有著不同的光景:山谷裡的花清麗脫俗,山谷外的(仔細看其實菊花是手指) 花在塗指甲油,一些違反自然的化學物,兩者成了一個對比。不過畫者沒有刻意將兩個世界劃分得很清晰,整幅畫用色都很和諧,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看到那些小細節,反映她對生活的入微觀察。畫者想帶出生活在香港這個紙醉金迷的城市,我們需要努力保持堅定的信念,才能透徹看清事情,免於落入當局者迷的圈套。
人與自然結合
毛島,在展覽裡,其實是頭髮的樂園,走入毛島有如走進桃花園,有山有水,風光明媚。吸引筆者的一張畫是《不煩石》:兩個女生連在一起,各自疏理著長長的秀髮,頭髮掩蓋身體。女生的形態成了山,構圖就如一幅典型的山水畫,細看頭髮藏著不同的小生物,有小白兔、松樹,髮尾還有一個人在游泳,很有趣味性。梁嘉賢的作品特色是裡面都有女生,赤祼祼地看世界,就像初生嬰兒般純潔,她的肢體成了自然的一部分,如《腿林樵夫》的美腿森林、《毛里活的神奇魔法》中私密的毛髮與頭髮海,還有不同的髮型塑造出大自然的各種高低起伏,與自然融合極好,沒有違和感,給觀眾更多想像空間。
諷刺時弊之詩句
只是看畫還不夠,原來畫作旁配上梁自創的詩句,令人看得津津有味。她選擇自創而不是套用古人或名人的詩句,更能誠實地反映自己,作品盡顯個人風格。梁嘉賢以往的作品都偏向插畫形式,有畫亦有文字,但今次的詩句簡而精,有些更是押韻。其中一幅印象深刻的作品是《一臉向西》:「哪個方向最可怕,人人答西面是也,面朝西邊不說話,個個都大叫怕怕,誰說我是心情差,只不過在追落霞」她將流行的潮語改寫,帶有幽默感和親切感,為畫作錦上添花。
還有《不煩石》其中一句:「懶理懶煩,自然清閒。」這樣的意境令人羨慕,一副我行我素,懶理世人目光、悠然自得的樣子。它亦可能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底話,然而局限於環境,不得不抑壓著情感,來到毛島就可以做回自己。
除了抒發個人情感,有些作品更是針砭時弊,如《洛神》:「……聽說水來要感恩,但是鉛水誰敢飲。」看完會心微笑之餘,卻也有一種刺痛,這系列的作品不只是吟詠風光詩意,更道出我城背後的各種問題。
傳統與當代藝術結合
梁嘉賢近幾年的作品都是用混合媒界,以傳統工筆水墨畫為基礎,加上塑膠彩、鉛筆等媒界,讓畫面層次更豐富。《凡谷》與《洛神》看似是一組作品,傳統得來帶點現代感,畫布上那些重覆的圖案和整齊的磚紋,像是打了馬賽克、數碼化了。
另一組作品,加入鉛筆和金粉元素,畫中毛島上的「毛髮」都是用鉛筆畫的,線條柔軟熟練,頭髮看來都很順滑,完全不像煩惱絲般打差又礙眼,反而讓人想輕輕躺在上面。再仔細看,畫面多了一種元素,竟是原子筆,當你還在驚嘆頭髮的線條時,黑色背景的筆觸會讓你嚇一跳,因為它竟然有原子筆的痕跡,很難想像她用上多少時間一筆一筆地填滿畫紙,由一條線變成黑色的平面,真有種鐵柱磨成針之感,實在硬淨的筆觸與柔軟彎曲的頭髮線條互相呼應著。筆者回想自己沮喪的時候,曾經也拿起原子筆在畫簿上畫滿線,就像一種療癒心靈的畫法。不知道梁嘉賢這樣畫的時候,會不會同樣是一種心靈治療或是忘卻煩惱的方法呢?
看完她的作品,你也想去一趟毛島旅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