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純愛故事
作為一個純愛故事,最簡單的故事大綱就是一男一女相遇相愛。由劉俊謙飾演的小學運動教師是思覺失調康復者,面對社會的不友善與誤解,努力地回復正常生活。另一方面,由蔡思韵飾演的心理學學生,則是男主角在街上一見鍾情的對象,也恰巧於男主角康復中心進行研究計劃。如是這般,輔導員與病人的身份使他們人生軌跡交疊起來,互相認識、墮入愛河,同時因為同一原因不得不分開。這是《幻愛》作為純愛故事的一面。
電影社會性的一面,則著墨於男主角身上旱見的「情愛妄想症」。男主角最初愛上女主角,並不是她本人,而是他從二人一次偶遇中投射出來的幻覺。他以為自己每天在輕鐵上遇到的她,是一個跟他背境相近的少女,是高塔內等待他拯救的長髮公主,是跟他最相襯的對象,卻不知這是另一次病發。諷刺的是,當他發現並接受治療以後,才真正遇上這個臉孔的主人,一個跟他想像中的「她」截然不同的女人。
《幻愛》用心地花了不少篇幅描述精神病康復者的生活與困難:他們要找方法幫助自己分辨幻象與真實,同時面對著周遭以至伴侶的不理解與歧視,簡單如談戀愛已是天大難題,如決定跟對方發展關係,又會否坦然告知自己的病歷?不過基於電影設定,男主角沒有煩惱太久,相反困擾他的是:如何跟眼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女人坦白,自己曾以為自己跟她談戀愛?當二人坦誠相對以後,煩惱的更是身為醫療人員與病人之間不可逾越的界線,他們的愛情本身便不應發生。
兩個脆弱的人苦戀動人,為對方犧牲更滿足觀眾對純愛的幻想。然而故事的留白,使我不禁想像那些沒有探索卻可堪玩味的旁枝:如果現實中的她自私又不懂得愛人,為甚麼他會甘心放棄那個為他而設的完美幻象?輕聲細語的「欣欣」無條件愛他,永遠等待他,也是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相反,正因為葉嵐是真人,所以她有著真人的缺點:有點自私功利,有時又顯得冷酷無情。如果男主角分不出真實與幻象,為甚麼他不捨難取易?更進一步地說,如果一個人能自我滿足戀愛需要,為甚麼他還要去談一場注定會受傷的戀愛?
這讓我想起活地阿倫與舊愛米亞花露合作的《開羅紫玫瑰》。女主角天天躲在戲院中逃避現實,迷戀著冒險電影的男主角,三番四次觀看甚至令戲中男主角走出銀幕,跟她在現實中雙宿雙棲。然而,最後她卻作了這樣的抉擇:電影中走出來的完美的男人與飾演這個角色的男演員同時向她求愛,雖然電影角色深深救贖了她不快樂的人生,但她最終竟選擇了現實中的男演員,同時因此付出代價。也許現實令人失望,但總比虛假膚淺的快樂有吸引力吧。